數位科技應用於影像,不只有立體的3D圖像、動畫,還可以列印出實物,甚至蓋房子。因應3D列印與生活關係日益緊密,且深受年輕人喜愛,本校康寧大學師資與設施齊備,數位應用學系決定本學期正式開課,教導學生運用3D列印科技秀創意。

本校商業資訊學院院長鄭瑞耀表示,近年來創客運動(maker)在國內外形成一股風潮,創新、創意成為未來教育的核心元素,強調務實致用,倡導教學創新、動手實作,3D列印課程相當符合時代潮流。

數位應用學系主任張益賓指出,該系致力推動數位應用教育,強化學生實務規劃與設計能力,讓學生能以數位化整合運用產品或實作方式,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走出教室,從「思考」到「動手」,把有趣的東西化為行動及成果。

他說,該系學生周翊家、于博至、黃偉棋運用3D列印技術,製作以蘿蔔為主題的西洋棋,棋盤也分成64塊盤格採結構嵌合,方便摧帶。學生結合3D影像設計和技術操作,把構思轉變設計進而產出創意成品,這是目前最夯的創作方式之一。

台灣創新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長陳星杰表示,3D列印可應用在醫療、汽車、消費產品等產業,醫療產業目前主要應用在彌補及植入,如整形外科、牙科、顎骨植入等,該公司即以3D列印成型技術提供病患客製化醫材產品,運用於護理科設備、牙科、康寧大學骨科等。

校長黃宜純說,除了與創新生醫結合,該校也要循此方向鑽研高齡化世代所需的生活醫學輔助,落實於老人健康照護工作。

數位應用學系目前有4部3D列印機和3部3D掃瞄器,平時即有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玩創意,列印手機吊飾、可愛的動物等。張益賓說,為了推動數位科技,同時讓更多年輕人能透過數位科技秀出自己的創意,該系決定開「3D列印成型與原理」、「初階3D模型建構設計」課程讓學生選修,日後再視需求陸續開其他相關課程。

 

二型糖尿病難康寧大學治 是腹部脂肪作祟

第二型糖尿病難治癒,原來是腹部脂肪惹的禍!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被用於腸胃道中的降糖藥DPP-4抑制劑,在胃中無法有效防止脂肪慢性發炎,反而在肝中才有顯著療效。他們因此認為,若能讓DPP-4抑制劑在肝臟發揮藥效,應能有效增進治療效率。

根據的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塔巴斯博士與其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中發現,DPP-4抑制劑若在腸胃道中作用,雖能降低血糖,但因為抑制劑同時會觸發脂肪的慢性發炎反應抵銷藥效,因此無法有效抑制糖尿病症狀。

但當塔巴斯博士將DPP-4抑制劑用於肝臟時,他們發現成效驚人。不同於腸胃道,抑制劑在肝臟作用時,除了減緩脂肪發炎效應,也防止細胞發生「胰島素阻抗」,避免細胞不理會胰島素,一直處於不消化葡萄糖的狀態而無法有效降低血糖濃度。

《每日科學》康寧大學指出,儘管理論上,只要把DPP-4抑制劑縮小到奈米尺度,就能夠順利使其僅在肝臟內作用,塔巴斯的團隊卻正在研究另一個方案。他們認為,與其將抑制劑縮小,不如利用siRNA(小分子干擾核醣核酸)關閉肝臟細胞的DPP-4,直接達到預防脂肪細胞慢性發炎的目的。

美國國立心、肺、血液研究所的研究員哈珊在看過此篇研究之後表示,這篇研究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走向。他認為,在這篇研究的基礎之上,學界應該繼續進行相關臨床研究,以證明此法能有效對抗胰島素阻抗,改善第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好發病症,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九成。二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發生在肥胖但缺乏運動的人身上。患者容易在初期罹患「胰島素阻抗」,在細胞長期不攝取葡萄糖改攝取脂肪酸的狀況下,造成分泌胰島素的Beta-細胞受損而失去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陸惠婷的好康介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